浙江在线2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诸暨日报记者 毕竹韵 通讯员 陈琦)最近,诸暨市安华镇霞丽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突然“火”了。村子里的老人,天天往那儿跑。
近日,记者来到霞丽村一探究竟。步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远远就能听见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走进院子,老人们三五成群,一边锻炼一边聊天。棋牌室内不少老人在打牌,阅览室里看报的老人戴着老花眼镜神情专注。然而,几个月前这里却不似这般景象。“原先这里只有负责安全保障的管理人员,很少组织活动,也没有专业的护工,所以很冷清。”诸暨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村里的老人平时不太会主动过来。
2016年11月,为了切实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诸暨市发布《诸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照料中心由村(社区)投资建设后采取多种运作模式,委托其他单位负责运作管理。随后,诸暨市民政局对当地农村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确定霞丽村作为第一批试点之一,由老年协会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
“真是一举两得,原先村(社区)里的老年协会一直发愁没有场地开展活动。”霞丽村老年协会会长许永吉说。如今,在老年协会的经营下,老人们已经将照料中心当成了第二个家。霞丽社区试点的成功,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协会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如今,焕然一新的照料中心,不仅能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基础养老服务,还配备了专业的医疗保健设备,及时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据诸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诸暨将在全市铺开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今后,诸暨凡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照料中心,都将由投资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运行和管理,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都可以依法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各镇乡(街道)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也可探索通过设施改造增挂照料中心牌子,打造“机构社区化”服务模式。
浙江在线4月2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陆海旻)古巷也许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但绝对是勾人情怀的风景。北方有京腔十足的胡同,南方则有白墙黑瓦的巷子。在江南水乡杭州,老街小巷是这个城市最市井、最地道的存在,在古巷里悠闲地逛上一圈,你会发现真正的老杭州风情。另外,沿着巷内小径走,还可以直接上吴山,大井巷出名,多半是因为巷内确有一口大井——钱塘第一井,住在大井巷的居民一直用井水来过日子。交通指南:市内乘坐公交151路、13路、92路、30路到城站下车。
西湖花苑和西子公寓是两幢坐落在环城西路上的高层住宅楼,毗邻西湖,一推窗就可以将大半个西湖尽收眼底。进到住户家中,发现住宅设备阳台、空调外机等位置更是被鸽子占领做窝,外立面、阳台内同样是厚厚的鸽子粪。物业主任毛强介绍,鸽子是从2017年左右出现的,大约100来只,原本应该是有人饲养的,现在已经无主野化, “我曾经抓过两只,脚上都有信鸽的号牌,不过牌子上的地址浙江、上海的都有,所以我猜这群鸽子已经被遗弃掉了。”专业驱鸟人士李青说,不过清巢后鸽子还是有可能再次返回筑巢,所以下一步要将阳台和外立面的环境设置成鸟儿不喜欢的。如果你也有好的驱鸟办法,不妨提供给我们,一解西湖花苑80户居民无法开窗之苦。
“卢二英奶奶又搬回养老园了!”春日里,一声吆喝让安静的芳园社区微型养老园热闹起来。老人们都向门口聚拢,齐刷刷探头看出去,欢迎这位“老邻居”的归来。”李凤金说,去年养老园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开辟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老人优先安排医生和病房床位,做到“人未到,医生和床位先到”,彻底解决老人和子女的后顾之忧。2018年,温州将进一步探索开展社区微型养老园建设,计划建成40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2022年底,各乡镇(街道)力争都要建成一家以上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