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许斌)近日,温州瓯海区成立了一支由社区矫正人员组成的“向阳树”文化志愿者队伍,300多人在接受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后,将在全区城市书房、瓯悦书屋等文化阵地展开志愿服务。这种做法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创。
目前,瓯海共有6家城市书房、2家瓯悦书屋,为百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随着一个个书房的建成并对外开放,日常管理的压力也逐步增加。去年10月,该区司法局率先在瞿溪城市书房开展试点,根据读者流量情况,错时安排辖区社区矫正人员参与书本分类整理、室内卫生打扫以及阅读秩序提醒等志愿服务。
瓯海现有南塘城市书房妈妈团志愿者团队、瓯海中学学生志愿者团队、诚意志愿者等十几支团队已经在这些文化阵地开展公益服务活动。而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成立“向阳树”社区矫正者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并以城市书房和瓯悦书屋为服务基地,这既是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创新,更是体现文化的包容性,发挥文化矫正功能、拓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内容的有益尝试。
“让社区矫正人员成为文化志愿者,沉浸在书香之中,远离了酒桌、牌桌这些不良娱乐方式和场所,更有利于矫正效果的提升。”该区司法局党组成员、社区矫正监管大队大队长闻彬辉说。
“希望通过拓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内容的新尝试,更好地助推法治瓯海、文化瓯海建设,同时更好地发挥我区城市书房、瓯悦书屋等文化阵地的作用。”瓯海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展介绍说,本次活动由瓯海区文广新局与瓯海区司法局合作推出,让犯罪行为较轻的社区矫正人员,参与到公共文化阵地的管理这项文化服务活动中来,既是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创新,也是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内涵作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瓯海文广新局官网、温州新闻客户端、浙江法制报
浙江在线4月2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陆海旻)古巷也许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但绝对是勾人情怀的风景。北方有京腔十足的胡同,南方则有白墙黑瓦的巷子。在江南水乡杭州,老街小巷是这个城市最市井、最地道的存在,在古巷里悠闲地逛上一圈,你会发现真正的老杭州风情。另外,沿着巷内小径走,还可以直接上吴山,大井巷出名,多半是因为巷内确有一口大井——钱塘第一井,住在大井巷的居民一直用井水来过日子。交通指南:市内乘坐公交151路、13路、92路、30路到城站下车。
西湖花苑和西子公寓是两幢坐落在环城西路上的高层住宅楼,毗邻西湖,一推窗就可以将大半个西湖尽收眼底。进到住户家中,发现住宅设备阳台、空调外机等位置更是被鸽子占领做窝,外立面、阳台内同样是厚厚的鸽子粪。物业主任毛强介绍,鸽子是从2017年左右出现的,大约100来只,原本应该是有人饲养的,现在已经无主野化, “我曾经抓过两只,脚上都有信鸽的号牌,不过牌子上的地址浙江、上海的都有,所以我猜这群鸽子已经被遗弃掉了。”专业驱鸟人士李青说,不过清巢后鸽子还是有可能再次返回筑巢,所以下一步要将阳台和外立面的环境设置成鸟儿不喜欢的。如果你也有好的驱鸟办法,不妨提供给我们,一解西湖花苑80户居民无法开窗之苦。
“卢二英奶奶又搬回养老园了!”春日里,一声吆喝让安静的芳园社区微型养老园热闹起来。老人们都向门口聚拢,齐刷刷探头看出去,欢迎这位“老邻居”的归来。”李凤金说,去年养老园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开辟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老人优先安排医生和病房床位,做到“人未到,医生和床位先到”,彻底解决老人和子女的后顾之忧。2018年,温州将进一步探索开展社区微型养老园建设,计划建成40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2022年底,各乡镇(街道)力争都要建成一家以上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