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国瑞)近日,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十三五”期间延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的通知》,继续引导、鼓励高校和中职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入职奖补,补的是人才短缺
入职奖补是什么,为什么要奖补?为的其实是所有人的明天——养老。
浙江是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养老需求日益增长,但养老行业人才却仍然极度缺乏。
为推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我省于2013年就出台《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浙民福【2013】113号),对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进行入职奖补,在签约入职满5年后给予一次性奖补,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
当时确定的奖补对象,有12个专业:中职(6个专业):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中医护理、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高职(4个专业):护理(老年护理方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家政服务与管理;本科(2个专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持有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就业服务协议,干满5年即可申请享受这一奖补。
2013年至2015年,全省共“入职奖补”大专以上学生300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000名。
政策延续,新增奖补专业
1300名学生,显然无法满足养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记者近日从省民政厅得知,人才政策优惠将延续下去,从2016年到2020年,全省将再奖补250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
奖补的标准仍是入职满5年一次性奖补。其中,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本科奖补4万元,专科(高职)奖补2.6万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奖补2.1万元。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根据实际需要,适用这一奖补政策的对象也将继续扩大,新增了不少专业:中职(营养与保健、家政服务、护理),高职(社会工作、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营养与检测),本科及以上(健康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
养老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浙江在线4月2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陆海旻)古巷也许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但绝对是勾人情怀的风景。北方有京腔十足的胡同,南方则有白墙黑瓦的巷子。在江南水乡杭州,老街小巷是这个城市最市井、最地道的存在,在古巷里悠闲地逛上一圈,你会发现真正的老杭州风情。另外,沿着巷内小径走,还可以直接上吴山,大井巷出名,多半是因为巷内确有一口大井——钱塘第一井,住在大井巷的居民一直用井水来过日子。交通指南:市内乘坐公交151路、13路、92路、30路到城站下车。
西湖花苑和西子公寓是两幢坐落在环城西路上的高层住宅楼,毗邻西湖,一推窗就可以将大半个西湖尽收眼底。进到住户家中,发现住宅设备阳台、空调外机等位置更是被鸽子占领做窝,外立面、阳台内同样是厚厚的鸽子粪。物业主任毛强介绍,鸽子是从2017年左右出现的,大约100来只,原本应该是有人饲养的,现在已经无主野化, “我曾经抓过两只,脚上都有信鸽的号牌,不过牌子上的地址浙江、上海的都有,所以我猜这群鸽子已经被遗弃掉了。”专业驱鸟人士李青说,不过清巢后鸽子还是有可能再次返回筑巢,所以下一步要将阳台和外立面的环境设置成鸟儿不喜欢的。如果你也有好的驱鸟办法,不妨提供给我们,一解西湖花苑80户居民无法开窗之苦。
“卢二英奶奶又搬回养老园了!”春日里,一声吆喝让安静的芳园社区微型养老园热闹起来。老人们都向门口聚拢,齐刷刷探头看出去,欢迎这位“老邻居”的归来。”李凤金说,去年养老园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开辟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老人优先安排医生和病房床位,做到“人未到,医生和床位先到”,彻底解决老人和子女的后顾之忧。2018年,温州将进一步探索开展社区微型养老园建设,计划建成40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2022年底,各乡镇(街道)力争都要建成一家以上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